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权威快报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权威快报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发布时间:2024-03-30 0:53:01

  1.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五章31条规定了非法转让两卡惩戒措施这两卡分别是什么和什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总共有多少章多少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有哪些内容作了全面规定

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五章31条规定了非法转让两卡惩戒措施这两卡分别是什么和什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五章规定了非法转让两卡惩戒措施,其中两卡分别指的是银行卡和支付账户。如果违反该规定,将被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受到限制使用相关服务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五章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非法转让银行卡和支付账户。这些两卡信息都属于重要的金融信息,非法交易会给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如果违反该规定,将被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受到限制使用相关服务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已经被非法获取、利用的两卡信息,个人可以申请冻结银行卡和支付账户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外,各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推进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加密等技术手段的应用,降低银行卡和支付账户的盗刷风险。

如何预防银行卡和支付账户信息泄露?要预防银行卡和支付账户的信息泄露,个人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保护自己的账户安全:设置复杂密码、关注账户动态、拒绝陌生号码和链接、及时更新软件补丁等。

非法交易银行卡和支付账户等两卡信息已经成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之一,对此,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个人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重要的账户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 禁止以任何形式非法转让银行卡和支付账户等两卡信息。违反本条 将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受到限制使用相关服务的处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总共有多少章多少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9月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

第一条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第三条打击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适用本法。

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第四条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坚持精准防治,保障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群众生活便利。

第五条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应当依法进行,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应当对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确定反电信网络诈骗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开展综合治理。

公安机关牵头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履行监管主体责任,负责本行业领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依法防范、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

第七条有关部门、单位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应当密切协作,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同配合、快速联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有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有哪些内容作了全面规定

法律主观:

电信诈骗 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网络诈骗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